2017-02-20 19:22:53责任编辑: 来源:
根据16WiFi声明分析,他们把失败主要归咎于向公交集团和电信运营商缴纳高昂的成本费用、后向运营模式受阻以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三个方面。可是这些抱怨未免显得太过情怀,缺乏商业理性。市场从不相信眼泪,生意终归只是生意,严格来说,公交企业、运营商、用户、政府都没有义务免费帮助16WiFi。16WiFi的失败原因中肯定有自身经营不善的因素,但除此之外,更需要引起关注的是,16WiFi所在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交通WiFi行业可以细分为两大市场:市内短途出行领域(包含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城际长途出行领域(包含长途客车、铁路、航空等)。接下来笔者将从最核心的市场需求、商业前景两个维度对比分析短途出行和长途出行市场的特点。为便于具体例证,前后两者分别用16WiFi和从事长途客车、铁路、航空领域的WiFi建设和运营的航美集团作为典型代表企业。
信息时代,许多人已经患上“手机网络依赖症”,在车站、码头、机场、地铁、商场等地点随时随地用手机上网查信息、刷微博,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使得城市WiFi成为一个创业热点。16WiFi选择了其中频度最高的公交切入这个市场。应该说16wifi还颇被业界看好,虽然百度领投打了水漂,但A轮由辉煌科技、赛盛投资、首佳投资联合投资1.38亿元,B轮据传更达到了3亿元。不过,好景不长,随着4G的快速普及,手机上网的速率提升、资费下降,消费者对WiFi的需求变弱了,很多时候直接使用4G。这对16WiFi所在的公交WiFi市场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公交、地铁、出租车行驶在城市中,基站密集,3G、4G信号强,消费者对WiFi的需求也就相应变小。不妨设想一个具体场景:在公交车、地铁上,为了上10分钟的网,使用20M的流量,节约5毛钱,消费者与其麻烦的连接WiFi,不如直接通过3G、4G网络上网。
不过,切换到长途出行场景,情况则完全不同。长途旅行中使用手机的时长与封闭性导致了消费者截然不同的需求刚性。消费者在长途客车、火车停留的时间是2个小时,甚至2天,使用的流量可能是200M,甚至2G,费用可能是5块甚至50块。而且,如果产生跨省流量,其资费会更高。所以在长途出行的场景中,消费者有非常强的动机去寻找免费WiFi。至于在飞机上,WiFi更是成了唯一的选择。长途出行时消费者的WiFi需求刚性远大于短途出行。
对于免费WiFi,业内通常的商业模式都是做分发渠道、后向经营、或通过WiFi探针来获取数据,但无论如何,其基础都在于流量。显然,真需求与伪需求最大的差别就是流量。
免费不是目的,免费只是实现盈利的手段,想好了未来的盈利模式,再使用免费模式才是有意义的,而对于工具类APP的后向盈利模式来说,最关键的是规模。WiFi是重运营的生意,良好运营的前提条件是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出不来,只能是赔钱。16WiFi关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下载APP的人数并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值,因此短时间内后向运营模式也无法弥补巨额的成本压力”。下载人数少源于规模效应不足,最终原因是由于用户群体覆盖不足造成。
与16WiFi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长途出行领域用户基数问题似乎迎刃而解。据数据显示,长途出行领域已覆盖65亿人次,2020 年将覆盖近 150亿人次。在这个基础上,航美发布了自己的出行产品APP“往返”,吸引上亿用户下载,自称预期用户2017年日活跃度将达到3000万。
其实商业WiFi 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故事,这个领域的领跑者还是阿里巴巴和腾讯。此赛道上有2014年C轮融资1.6亿的迈外迪,2015年融资1.2亿人民币的百米生活,奇虎360投资的南方银谷等等。市场玩家多,竞争非常激烈。除了拼经营,也要拼成本,而这一切也与流量相关。
市场具有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商业模式成立时,各种企业、风投都会显得温情脉脉,送上各种物美价廉的资源;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商业模式不再成立,则会换上另一幅冷冰冰的面孔,各种资源价格反而上涨。所以,发展越好、前景越好的公司,成本越低。其实,这就是市场的效率与公平,也正是市场的意义所在。
根据16WiFi的公开信,在广州,一年一万辆车要向公交集团缴纳的入场费,就高达四千多万元。对此,16WiFi在官微中抱怨:“假如不需要缴纳公交入场费,假如运营商愿意共同承担流量费,假如政府能为我们提供点资金支持,多多帮扶”。
但对比长途出行领域的企业,情况却大不一样。比如,航美与长途大巴公司、航空公司等出行领域的企业,都是采取战略合作分成模式,而不是16WiFi那样的缴纳入场费。虽然和铁路局合作,需要缴纳入场费,但是因为和铁路局是长期合作,且用户在火车上使用WiFi时间比较长,对航美的商业贡献基本和流量的使用成本相当。而在目前的蓝海市场——航空WiFi领域,航美也与全国多家航空公司已达成长期友好战略关系。
这正是市场马太效应的体现。具体来说,长途出行领域中对WiFi的强需求不但可以支撑直接的商业模式,也使得长途大巴、铁路、航空公司需要商业WiFi企业的专业辅助。这使得WiFi运营企业具有更强的谈判力,可以通过深度合作获取更廉价的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与交通领域、运营商的深度长期合作也提供了排他性,进一步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市场规律。
综上所述,16WiFi在短途出行领域的失败,与长途出行领域“往返”等APP的兴起就不难解释了——毕竟,只有长途出行中的WiFi需求才是真需求。供需是市场的根本,不同的需求弹性,会产生出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及前景,短途与长途免费公共WiFi,前景不能混为一谈。
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随着4G的兴起,公共WiFi的背景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即便未来4G、5G越来越快、越来越便宜,需求总是跑在价格与技术之前。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高清视频、VR会要求更大的带宽,这都使得公共免费WiFi存在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诱人的前景。与此同时,一些相对封闭、消费者停留时间更长、或者对于流量需求更大的特殊场景之中,比如医院、演唱会现场等,免费WiFi仍有可为。
(文/刘远举)